《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开发策略》课题结题报告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金 凤
一、 概念的界定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发和利用课文插图这一教学资源的方法的研究。笔者于2002年10月确定了该研究课题,作为我校“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子课题。
二、研究过程
1、早期调查
(1)了解苏教版教材中插图的普及面以及特点;(2)了解目前学生对所学课文插图的印象是否深刻,是否关注插图的内容;(3)了解教师在备课、上课、设计教案时是否关注课文插图,对课文插图资源的利用率;(4)了解一些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对插图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论述情况。
2、立足语文课堂教学,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和现代对话理论进行指导,探索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同样,读者与文本、编者(包括插图的创作者)之间也通过阅读行为这一桥梁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那么,插图——作为特殊的对话成员就不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被遗忘。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因此,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课文插图教学资源:
①命名——赋予插图鲜活的生命
名字,往往寄托人们美好的情感,传达事物的意韵。好的名字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而且能引起人们的遐想。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给文中的插图起个好听而又意韵深长的名字,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一幅幅插图在学生放飞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起来。
②描述——展示插图优美的意境
插图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插图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③配诗——挖掘插图内在的神韵
所谓神韵就是一幅画的精神所在。一个画家要想把画画好,就必须发现这种精神,并且使它活泼、自然。同样,对于欣赏者来说,欣赏一幅画也要善于发现这幅画内在的精神,即神韵。笔者认为,给插图配上韵味无穷、饱含哲理的诗句是挖掘图画内在的神韵的一个好方法。学生会调动一切感官,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大脑中储存的一些信息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灵感、顿悟会接踵而至。如果说配诗是架起图画和文本之间的桥梁的话,那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储备则是这座桥梁的建筑材料
④写对联——表达插图悠深的情感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对联是我国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果把对联引入课堂,引领学生给插图写对联,既可以练习让学生对对子,又可以把插图悠深的情感表达出来。
⑤修改和再创造——完善插图美好的创意
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水乳交融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插图也有不足的地方,甚至发现插图也会有错误,对插图提出修改意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还鼓励学生自己给课文配插图。
三、案例举隅
以下是课题主持人《碧螺春》一课的教学实录:
师:(映示图片投影)这就是课文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却美如图画。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
生:(观察画面,思考)
师:(期待的目光投向一个胆小、不爱发言的学生,微笑着)丁洁,你想好了吗?
生(丁洁):采茶。
师:(鼓励地)把话说完整,表达的意思才清楚。你试试看。
生(丁洁)我给它起的题目是《采茶》。
师:(高兴地)你真了不起,你说出了画面的主要内容,好好想,慢慢锻炼,你会成为发言踊跃的学生,老师期待着你不断进步生:我给它起的题目是《江南采茶图》。碧螺春产于太湖,加上“江南”两字,点明了采茶的地点,还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欣赏江南的美景。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让我们再欣赏江南的美景,不要辜负了他的一番好意。(众笑)
生:老师,《憧憬》这个题目怎么样?
师:(颇感兴趣)我想听听你的理由。
生:画面上有个扎辫子、戴草帽的姑娘正出神地望着山村,那里桃红柳绿,青瓦白墙。她心里一定在想:我要用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所以,我起了《憧憬》这个题目。
师:山村很美,你的语言也很美,而且能深入人物的内心,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画面上只有一个采茶姑娘望着远方,似乎在想着什么,用《憧憬》行吗?
(生轻声讨论)
生:老师,我觉得行。画面上的采茶姑娘动作不一,有的忙着采摘嫩叶,有的正谈着什么,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通过劳动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师:(连连点头)有道理,我敬佩你。《憧憬》,行!。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在这种极富个性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对文本丰富内涵的理解是多元的,决定了他们读书对话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不尽相同。给插图命名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图画、老师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的过程。上例中从《采茶》到《江南采茶图》到《憧憬》,课堂上出现令人叫绝的精彩,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表现。
四、研究结论
1、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开发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画者之间的对话更加亲密,更加深入。
3、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开发插图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与插图进行亲密的对话,我们的课堂就会演绎出更多的精彩,学生就能更加自主、自由地发展。
五、相关研究成果
1、课题主持人论文《浅析插图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获2005年“梦兰杯 教海探航”二等奖;连云港市2005年“五四杯”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连云港教育》。
2、课题主持人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毕业班毕业考试中名列前茅,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受到家长领导同事的称赞。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