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征稿件(音乐)
让学生愉快地参与
——浅谈教低年级乐理知识的点滴体会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王兰珍
简介:本人1980年参加工作,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通讯地址:连云港市龙河北路124号(222006)电话:0518-583432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新课程的改革也和其它课程一样在有条不紊地实践着。《课标》提出了音乐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了自主性学习的原则。在执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就教学乐理知识这一环节来讲,一方面由于它比较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听;另一方面它不象语文、数学那样有经常性的考查、考试。学生记不住,许多知识夹生率很高。要想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就必须营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愉快、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使学生勤学、乐学呢?下面就从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愉快地参与
良好的氛围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充分展开自由地想象力和表现力。如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播放一首《春天来了》的歌曲,让学生反复倾听,展开想象,不要对他们提出问题而要鼓励、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的气氛中展开自由的想象。就这样给学生营造一种亲切、不受约束的良好氛围,使他们保持一种游戏式的情绪,唤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愉快地参与。于是我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唱名的训练,利用一些小动物教具来代表七个唱名,把五线谱比作音乐大楼,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用“小动物回家”的游戏来帮助他们认识唱名及唱名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如故事《快乐的音乐大楼》,月亮消失在地平线上,勤快的大公鸡抖动美丽的翅膀,扬起动听的歌喉。有意地让学生认识第二线的基本音阶;小熊晃动着胖乎乎的身体,摇一摇打开了音乐大楼的门(下加一线位置),小动物们在自己的窗口露出了可爱的小脑袋,让学生记住各唱名在各自的位置上,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二、利用儿歌、顺口溜,让学生愉快地参与
儿歌、顺口溜读起来具有朗朗上口,易懂、易记的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五线谱中的音符,我编出顺口溜让学生读;一二三线mi、soi、si,一二三间fa、la、do;下加一间中音re,下加一线do、do、do;要知低音向下看,要知高音往上找”。如在教附点音符时,也是利用顺口溜:“附点、附点小不点,象颗豆豆不起眼,我在音符右边站,它们的音符增一半”。在讲断音记号时,“•”我说:它也象一颗小豆豆,只不过它是在音符的上方或者下方,“ ”表示加了该记号的音要唱得短促而有弹性,象只小猴蹦蹦跳。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既学得快、又记得牢。
三、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参与
小学生非常喜欢猜谜语,它不仅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会使课堂变为活跃。比如三年级《长吧,小孩》这一课中的反复记号。我就说:“四条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曲中见到它,请你再来唱遍”,边念边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学生在书本上画)。这样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反复记号“‖ ‖”然后接着说:如果没有前面的这样一个“‖ ”表示应该从头反复,这个“‖ ”便省略不写了,学生不仅理解了反复记号的作用和意义,还激发了求知的学习欲望。
四、用恰当的比喻,让学生愉快地参与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比喻对小学生学习乐理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延长音记号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看象什么?然后再解释说:“它好象是眉毛下面的眼睛,多漂亮啊”!再比如在辨别音的长短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平时生活中的长音与短音,于是学生便能模仿出好多象火车的鸣笛声、上课的铃声、小闹钟的滴答声、汽车的发动声、老虎的吼叫声等。当学生对这些音的长短发生兴趣时,及时地引导他们愉快地参与到学习音符的记号上来,懂得以一拍音符为基础,来辨别它们的长短,用小快板的形式来帮助他们记忆。四拍音符画个圈“0”,二分音符插上杆 “ ”记清左下右上方“ ”,四分音符象蝌蚪“ ”八分音符带尾儿“ ”两个半拍手拉手“ ”,好朋友们坐一块“ ”这样惟妙惟肖地介绍,把枯燥抽象的音符变得可爱、实在、学生易懂易记。
五、运用体态律动,让学生愉快地参与
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想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讲,他们会觉得累、没意思,我在授课时适当地加入律动。如讲拍子、拍号时,可以向学生示范二拍子、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让学生当“小小指挥家”;又如常用速度标记“慢速、渐强、 渐弱、原速”,我就用火车的“启动→飞驰→渐慢→到站”的过程来让学生边演唱、边用身体当“火车”、手当“车轮”进行,“启动→飞驰→渐慢→到站”过程的动作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速度标记的含义。再比如:力度记号“mf与f、 mp与p”的教学,我向学生指出它们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而言的,因为在某一作品中的“f”是那样强,而在另一作品中就可能变为“mf”,这与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绪有关。接着,我边演唱《大雨和小雨》,边用手势表示“mf与f、 mp与p”,让学生真切可信地懂得其含义。又如唱《牧羊女》这一课时,提示学生按乐句自然的换气,第一、二、四乐句做到歌唱时气息平稳,声音连贯流畅,第三乐句要唱得轻松活泼,尤其是歌声在接连模仿着羊叫时,我要求学生运用“f与p”不同的力度,唱出白羊轻快而又温柔的欢叫声和牧羊女对美好生活的歌唱,及时提示学生控制好音量,唱得既优美又富有弹性。同时还可根据歌词内容及音乐节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通过这样的结合,当场听讲,当场练习,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趣味”,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巧于设计,运用多种手段,寓教于乐,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易学、乐学、善学。定能使乐理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做到学乐理为唱歌;在唱歌中学乐理,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掌握乐理知识的能力及音乐表现力都得到不断地提高。